找到相关内容2007篇,用时4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神通不是道

    解脱,还需要你的言语教导。夹山善会见直说法要,他不敢当下认可,不得已求其次,只能应机开示,直指其毛病所在是“为悟迷却”,即被“悟”这一概念障碍了。众生本来觉悟,无需另求大法造作修持,使自己觉悟。只要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04462947.html
  • 《传心法要》初解

    佛说一切法,是为了除灭相应的妄想执着的心,是对治相应的病患。如果我们没有颠倒妄想的毛病,还要用药来对治吗?因此,无心于万物,诸病自差,病已痊愈,何必再去吃药?  从究竟来讲,自心佛本来清静,根本就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22563223.html
  • 禅者的感恩

    意识,我们太聪明了。知识分子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学佛学不好的原因就是第六意识转的太快,让你两秒钟停下来,你都做不到。然后你在听法的时候,闻、思、修这三个,用我告诉你的方法,不要打妄想,明明白白地去听。而...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12563443.html
  • 释达观著:随缘自在/第一章

    “人性本恶”。以孟子论点来说:人不论如何丧尽天良,终有良心发现的时候,故曾子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以人性光明面来说的。  再以荀子观点来看:人有根深柢固的毛病、习气、贪婪...

    释达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5163700.html
  • 释达观著:随缘自在 第四章

     今人谈修行,皆是“口头解脱”、“言说自在”,脾气毛病一大堆,习气个性依旧在,简直自欺欺人越修越远。心口不一,是颠倒愚痴;心口如一,是正见智慧。  修行成就虽然不简单,但也并非不可能。只要按部就班,...

    释达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5463703.html
  • 禅的“公案”与园林空间处理的妙趣

    弊端,但若处理不当,则会犯大而无当、散漫无际,或空旷乏味、缺乏意趣的毛病。园林宏大莫过于皇家园林,私家宅园也有相对的大空间。下面,我们看看以颐和园为代表的大型皇家园林和以拙政园为代表的私家大宅园的空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1863870.html
  • 《楞伽经》导读(一)

    ,达摩持付慧可的“四卷楞伽”便即是这个译本。它虽比晚译者缺少三品,但译笔却极为忠实。缺点是有时造句不依照汉土的文法,仍然保持梵文句法结构的形式,因此变成难读。   至于唐译,毛病在于增添文字以求畅达,...

    谈锡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0663964.html
  • 王夫之辩证法体系探索(2)

    ”(《楚辞通释》)。这些画卷从总的来说,确实可与古希腊哲学相媲美,但它又同古希腊哲学有一通病,即画面是朦胧、抽象的。这一毛病随着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发展,才不断地得到克服。其中,一对新的辩证法范畴的出现,...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4964011.html
  • 禅境与诗情(1)

    重。这种“播弄精魂,情生智隔”的毛病,为云门的大忌,所以云门说:  三乘十二分数,横说竖说,天下老和尚,纵横十字说,与我拈针锋许说的道理来看?……更欲踏步向前,寻言逐句,求觅解会,千差万别,广设问难,...

    李杏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5064012.html
  • 放松禅法

    毛病;多半是从前不曾修学「专注训练」的原故,所以刚开始起修,不易马上进入理想状态。因此,对於自己的昏睡、散乱,不必太在意,宜用平常心看待它、接受它、认识它,也就是:「静观其变」即可。如是,日子久了,...俟数息,随息修得有基础,心息相依,调柔以後,再修系心专注一点,这样不但容易上手,而且少出毛病,即自然又迅速,确属高见也。唯此处所说之体真止则已属於观( Vipas ' yana )或般若之范围。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84164439.html